江湖大事/Breakin' Game Newz

鬥陣賺大錢/Let'z Hustle Free Cash

鬥陣賺大錢/Let'z Hustle Free Cash
填寫問卷,觀看廣告,推薦親友,就可賺錢!!/Do Surveyz, surf Adz, Refer Homiez, And Get Damn Paperz!!

文獻條目/Artikle Headlinez

為人生奮鬥的日子...  Struggle Dayz Fo' Life...

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好朋友」的定義?

雖然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但「朋友」不但大致可區分成好朋友、一般朋友、酒肉朋友等幾種類型外,是否真的就可靠或值得信賴也是個問號。

基於最近只是想要讓每個「好朋友」都能夠經濟健康、身體健康,甚至使大家可以如同在學校讀書時期那樣般一起生活、一起努力打拼如此一個發自內心想法的我,僅是真誠邀約撥空兩小時而已,卻也被部分「好朋友」婉拒後,突然對自己和一部分身旁朋友之間的友誼關係有了深刻的感慨和體悟,讓我開始對「好朋友」真實和真正的核心價值感到疑慮,而致使最近常常不斷地思索、追求一個能夠解答「什麼是」和「怎樣的交情才算是」真正定義所謂「好朋友」的答案。

在我靜下心來仔細思索後發現,「好朋友是什麼」的確是一個相當值得人們深思熟慮並捫心自問的一個問題,因為任何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也未曾認真仔細思考過朋友或好朋友與自己的關係到底是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上、看似正常關係的背後是否有任何意圖不明的動機、是否雙方真的都發自內心的認為彼此是好朋友等,否則又為什麼社會上會常常上演著被好朋友背叛出賣、反目成仇等的戲碼呢?尤其是我相信只要是身處在學校和工作環境裡,不少男性一定經常可以在與女性的聊天當中聽到討論同性友人間的明爭暗鬥這類話題和抱怨,更甭論如果是女性,一定更能體會其中。

我們往往能夠暢所欲言,輕鬆自在的對所謂的「酒肉朋友」、「糟糕或不值得深交的朋友」下注解,卻難以對「好朋友」說出個所以然來。我相信很多人看到一定會認為這有什麼難的,常約聚在一起的兄弟和姐妹掏或是能常聊天也聊得蠻開的人不就是「好朋友」?不過,就上述條件來分析,「酒肉朋友」或甚至是職場認識的工作同事不也就是如此而已嗎?如果概括而論「好朋友」就是就是彼此共同擁有相似或相同的行為認知、個性、語氣、態度、興趣、特質和習性等,或甚至具有良好的默契等共通點,這些的確都沒錯,但若嚴格來講,我覺得這些都也不過只是促進雙方能更進一步了解彼此背景的基本條件而已(比僅是有所認識、知名道姓的朋友較好)。在我深入探究其後這些都僅只是屬於顯性因素(Apparent factors),較以表達、喜好、溝通、行動等外在為主的表現層面部分,人們藉由這類互動去尋找在自己可以接受和容忍的情形下,與符合自己相似或同樣條件的人選相處,這也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而我認為,在將自己與對方的關係以「好朋友」一詞去劃定跟其他朋友間關係有著特定不同之處的界線,因而得以驅使雙方維繫長久良好維持的情誼時,不僅僅是代表著從單純相互認識和對對方有基本上一定程度了解的被動情感(例如在各方面的考量上都只會將對方視為第二人選),而是雙方的各方面不論在情感認知、體會、想法、觀念等隱性因素(Unapparent factors)這類較以感覺、內心、為人等內在為主的抽象層面上,都有更進一步一定程度或默契般相似的共識和認同外,更重要的是彼此會有真誠發自內心「互相幫助,相互信任」誠信至上之根本條件,這也就恰如「友誼」與「情誼」兩個字面上的差異。沒有了這個構成「好朋友」最重要的因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往來也不過就如僅會見面寒暄,卻不會引起雙方有任何共鳴的一般朋友,甚至就像互不相識的陌生人一樣。

此外,近代都市文明的興起導致社會環境快速的變遷,都市化和過度社區化的程度更使得劃地為王的觀念深植人心,讓現代人們之間溝通、接觸的管道與途徑不再活絡而漸簡化、式微、消失,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冷漠無情、自掃門前雪的心態,因而縱使朋友是我們透過某種程度的相處(在學校裡共處或在職場裡共事),或是經由某種媒介(朋友介紹)才得以從原本互不相識的情況下逐步有了了解、建立起可以信任的友誼,但受到整體社會環境治安的敗壞或人與人之間為了生存、利己而爾虞我詐,親人為了保護我們(交友不慎、被朋友騙錢等)都會事事嚴加告誡、設防的影響(像女生就比較容易被雙親過濾交友名單或甚至予以限制部分活動),讓我們似乎從小以來就有一種防禦心理或猜忌心態,對於任何人都會預先貼上標籤、存有先入為主的想法(例如認定對方一定不懷好意或別有企圖)而不易與他人建立以互助誠信為基礎的情誼關係,變成唯有藉由長久不斷的「試探」才能測試對方與自己之間的誠信度與有多重視,通過者我們才會進認定是「好朋友」。

在看過我這篇文章後,你/妳也可以開始深思周遭的友人是否真的算的上是「好朋友」。只是彼此口頭上的一種「敘述」、「客套話」?還是當你/妳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真的願意無私或毫不猶豫的給予經濟上或心理上的援助?即使今天你/妳有意願想幫助這些「好朋友」時,卻被誤會成是想欺騙他/她們?這又算什麼?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增加財富的重要觀念:時間大於金錢

現在讓我們探討為何時間並非等於金錢而是大於金錢。當你∕妳看到標題後,是否有試想過原因為何時間不等於金錢?從小到大,我們便總被學校老師、周圍的親友和整個社會環境教育著「時間等於金錢Time is money.」這一相當重要的觀念。因為大家都絕對認同一件不可能有辦法改變的事實,那就是抽象的時間是過往即逝、不會停滯的,所以任何人、事、物都無法抗拒被時間迫使改變的命運,不論是萬物的老化、事物的更替和物體的腐朽等。也因此,當我們不論是做任何事、擁有任何剎那間的機會時,都應該要馬上行動或把握住,特別是在工作打拼、成就事業的路途上,我們更應不浪費任何時間的一分一秒努力開創和開拓,因為時間的每分每秒都等於是錢。但拜我哥之賜,因為他提出了此一打破大家都視為真理的觀點,讓我突然領悟「時間的每分每秒都等同於金錢」真的是如此嗎?沒有任何人能改變的寶貴時間稍縱即逝,而金錢卻是一個被人類賦予可計算價值的實質物品,用一個實質的物品去衡量一個抽象的概念,其時間的價值是無法被金錢所估算的,就算你∕妳現在或往後擁有再多的錢也無法買回。因此,嚴格來講,時間的價值是遠遠大過於金錢的價值,甚至無法以價值去作衡量。

由此可知,就算再怎麼努力付出,每個人都還是沒有辦法賺取或獲得與時間等值的事物,而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與運用最少的時間去換取在那特定的時間(不論是一整個小時裡、一整天裡或一整年裡)內,每個人自身所需或自己所覺得最有價值、最值得的東西,例如賺錢、運動、讀書、學習等等。然而,每個人所換取的最大價值並沒有一定的標準,無法也沒有任何人能夠判定誰努力認真後所賺取的或獲得的最多,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既定的目標、計劃和想法不同外(而這些又會因受不確定的因素而調整或變動),自身的能力和各方面也都不同。

為了讓你∕妳能更容易了解,以工作賺錢作為特定時間內的最大價值來舉例。假設有三位能力並駕齊驅的人分別是ABCAB同時應徵並進入了同一家企業裡工作,而C則在另一家企業任職。問題同樣一個月的時間內努力付出,他們的薪水卻一定不一樣(假定A努力讓他換取到月薪三萬元B的努力為兩萬五千元C獲得了月薪五萬元的收入),但是,難道他們在同一個月的時間裡,工作中每分每秒所賺取的錢或獲得的東西就等於那段時間流逝的價值嗎?而他們所賺取或獲得的東西難道也真的是他們所想要的嗎?不,我相信沒有人在努力付出後願意或想要拿到這麼少的薪水或與其不等值的東西B不是幹到死?)。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薪水是因為:老闆或高層已經預先將我們在特定的工作時間內的努力付出設定了一個不是我們所想要的價值(定量的薪水)。但是,你∕妳同意你∕妳在那時間內的努力付出只值那些錢嗎?有人在竹科園區每天辛辛苦苦的從早工作到晚上12,因為絞盡腦汁研發產品和股利分紅而獲得了近十萬的月薪,卻也有人在其他企業不用這麼累也能換到差不多一樣的收入。這就說明了在同時間裡所賺取或獲得的東西並不等值你∕妳所努力付出的代價所以我們努力的付出和其所花費的時間並不等於同等價值的金錢

增加財富的重要觀念:兩種不同方式和類型的收入

就兩種不同方式的收入這個觀點來說,在羅伯特.T.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所著的「富爸爸窮爸爸(Rich Dad Poor Dadhttp://www.richdad.com/store/ProductDetail.aspx?id=2一書中論及,收入的方式事實上分為兩種:勞動收入和權利收入。前者指的是勞工階層、公職人員、服務人員、一般的上班族等,後者則是指房東、地主、老闆、企業家、連鎖加盟型企業、投機者、投資者等。而兩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前者是靠勞力、腦力在賺錢,在辦公桌、發財車等處依照規定的時間內做事,但不論做的多久、做了多少拿的都是固定的薪水,一個月老闆該給你∕妳多少就多少、並不會因為你∕妳特別的表現和付出而受到較高的獎賞;後者靠的是方法、系統,即便不需要工作也能靠下面廣大員工的付出或出售加盟連鎖制度(連鎖超商如7-11、連鎖咖啡店如85C、連鎖飲料店如50嵐等)賺錢。換句話說,除了以進出股市、投資市場為主的投機客外,大部分坐擁權利收入的人都是靠以勞動收入為主的人幫他們賺錢。但是,前者的數量遠遠比後者多許多,且有數據顯示全世界5%的人(也就是後者)掌控著其餘95%的人(也就是前者)的財富,這代表著大多數的人都是依循著體制和已被設定的價值賺錢(說的更確切點,也就是幫後者賺錢),如此過著被操控了自身能在特定時間內賺取或獲得更多價值的生活(就像我之前說的,努力的付出和其所花費的時間並不等於同等價值的金錢)。我想今天如果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一定沒有人願意做前者,我相信聰明的你∕妳應該也是,能不用辛勞工作卻還有沒有被設定的收入多好,是吧?但是不論是勞動收入還是權利收入都有可能會面臨收入中斷或不穩定的窘境。好比說,以勞動收入為主的人有可能會因為被裁員等不可預期的外在因素導致失業而喪失收入,畢竟這類的工作是以出賣勞力、腦力為主,有工作才有收入,反之則無,毫無保障可言。而坐擁權利收入的人也可能因為遇上地價下跌、成本增加、經濟衰退、市場緊縮、惡性競爭、嚴重虧損、經營不善、管理無方、監守自盜等同樣不可預期之內外在因素而減少公司店面數、倒閉破產。所以,若是我們是坐擁權利收入的人固然很好,但亦需要這份收入是能夠穩定又長久的。而這也就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收入非持續性收入和持續性收入的差別。請試想,你∕妳覺得自己在未來的日子中,不論是剛從學校畢業還是剛退伍準備踏入社會,要做什麼樣的行業和賺多少錢才能讓自己的生活不愁吃穿,甚至是可以盡情享受人生?月收入六萬以上?月收入十萬以上?問題是用想得都很美好,現實生活中卻很殘酷。以現在的平均月收入來看,不論是剛畢業的學生或想換工作的上班族,月收入有三萬就已經很不錯了,而要有能月收入六萬以上至少是主管級以上,或許幾十年前這個目標在五到十年間就有可能達成,但以現在全球及國內的經濟環境充滿太多因素的情況下,就算花費二、三十年都還不一定能達成!而這段時間的努力卻只讓你∕妳耗費了大半的人生代價,卻只賺取或獲得了維持生活日復一日「剛好所需」的價值,更別談如果因為工作而損害健康,那更是得不償失。但,一般的行業和工作,你∕妳有可能擁有持續性的權利收入嗎?

我相信在這個充滿物慾和誘惑的時代,大家都會同意月收入達六萬以上都不嫌多,更不用說還可能不夠,縱使你∕妳可能會自認是個沒什麼物慾很容易滿足或覺得一點小錢就夠生活的人,很多外在因素都會讓你∕妳瞬間或漸漸承擔龐大的經濟壓力。請別誤會不是我太自大、自以為是或過度的自信我能賺到這樣多的薪水,而是我自己早在專科念書時期就已存有危機意識。我曾仔細思考過,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和養育的壓力(自己、另一半、兒女和雙親等)都將會在這個世紀越來越嚴重,且健康也可能會因長期的工作(不論是性質、習慣、條件上)、惡劣的環境等因素而惡化,所以我非常擔心也甚早便開始思索有沒有其他的解決之道,也不想和一般人一樣做「做到死卻領少得可憐的薪水」的工作,因為如果沒有一個能創造持續性權利的收入的工作,那人生只會變得是「為了生活而工作」,不止毫無意義、養育可能成為問題外,連健康都無法顧及。你∕妳認真想想,雙親都會有漸漸退休年邁衰老的一天,而我們也會有成家立業的一天,如何才能兼顧養育自己家庭和孝敬雙親、顧及自己與親人們的健康,同時又能追逐自己的夢想及興趣?如果可以讓你∕妳選擇,你∕妳想要哪種收入?

增加財富的重要觀念:力行但非窮忙,勤勞並非美德

大家都知道坐而說不如起而行,只說不做等於零」的道理,問題是有多少人能確實做到?不論是在事業、愛情、學業還是其他任何方面上,我們都有可能會遇到人生中需要有所抉擇的關鍵時刻,特別是當因面臨經濟狀況、健康狀況等各種因素和考量而不得不或有需要改變的時候,我們更必須以實際而積極的行動去實踐,這樣才有成功和突破的希望,不然就算有再好的機運也會從身邊溜走,畢竟沒有行動就等於沒有。但知道歸知道講歸講,事實上人們往往都只沉浸於現在安逸習慣的環境裡,缺乏危機意識、短視近利、不願勇於嘗試更不用談力行去改變現狀或其環境條件。就像我在上個觀念裡所提到的,我因為曾仔細思考也非常擔心過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和養育的壓力會日趨嚴重,如何才能做不同於常人「做到死卻領少到可憐的薪水」的工作並擁有持續性的權利收入便是我一直以來極力追尋解答的課題。簡單地說,我不甘於被現在社會和環境提供的條件的框架限制住而想跳脫。不過,若你∕妳今天就是個願意以實際而積極的行動去改變的人是很棒,但力行的同時必須思考這樣做或那樣做是否是無目標的窮忙或多餘的勤勞。肯付諸行動於改變與窮忙同樣是力行,卻有著極大的差異。很多人在工作崗位上,可能都是為了求表現以獲得上司的認同、晉升或加薪等機會而拼命工作,卻在不知道自己到底忙些什麼、這麼努力不一定會有等值回報的情況下做得要死要活,甚至比不上善於運用人際關係與上司打好交情的人,更不用說連上述目標都沒有、像是個無頭蒼蠅般的人連是為何而忙都不知道。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就因此想盡辦法偷懶或不需要認真工作,而是要有方法有效率,在改變或其他方面的行動亦是如此。縱使你∕妳不像大多數的人選擇了一個與自己理想背道而馳卻擁有一個有極大興趣熱誠衝勁願意全心投入的工作,也必須了解在一般的行業裡工作就已是「不很忙等於窮,越忙等於越窮」。何況,就如同我在上面的觀念中所闡述的,一定時間裡所賺取或獲得的東西並不等值你∕妳所努力付出的代價,你∕妳投入在一般的行業裡工作的時間一定都不等於你∕妳可以賺取或獲得的最大價值。

以前對於拼命工作的人,我們會將「勤勞」這一形容詞套用在他們身上,因為是等同讚美、是代表對這個人工作上努力認真、打拼奉獻的肯定。然而,在現今M型社會的型態下,必須認清一個事實:窮忙與勤勞的人反變成被整個社會、體制、公司、高層壓榨的對象。因為在一定的工作時間內,公司給付的是固定薪水,你∕妳做多做少都是拿一樣的錢,努力拼命就會換得比較好或更好的待遇嗎?即使可能的確因此被看重而升遷、調薪、調任等,那樣的待遇你∕妳就認為滿足或可以過你∕妳的理想人生了?這也為什麼公職人員都會讓民眾有態度差、效率差、偷懶打混的印象跟情形,因為不論是一般的行業跟公職都是固定工作時間內領固定薪水,但不同的是後者有保障而前者沒有,所以前者必須被迫窮忙與勤勞。有工作才有收入反之則無,以及有限時間的價值是遠遠大過於金錢的價值的條件下,不管再怎麼窮忙、勤勞都是賺取或獲得最微薄的價值,耗費最多的代價。但,只要肯勇於力行改變就有可能不再是一成不變,甚至是賺大錢、賺到理想的人生,你∕妳願意付諸行動嗎?

增加財富的重要觀念:預付的人生

套用保險業的概念,人生可大致被分為三個時期:025歲的求學期、2560歲的奮鬥期和60歲之後的退休養老期。而以保險業的口吻來說,你∕妳奮鬥期努力賺錢所買的保單或投資,就是為了到退休養老期時可以支撐不可預期的意外發生或疾病產生後所需要的龐大醫療費用等支出,並擁有一筆退休養老金享清福。聽起來雖很有道理卻也很諷刺,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人生的所以打拼和努力也就只是「求學期是為了之後奮鬥期可以找到好工作,進而為以後的退休養老期舖路」這樣而已,不是很可悲嗎?何況,除了因投資而賺進的額外錢財外,不論是退休時而被公司、政府給付的退休金或勞保年金,或者投保而受到給付的退休養老金,都是長時間定期繳錢累積再領回這樣一個「預付」模式的結果而已。就算能因投資而得到額外財富,但又能獲得多少呢?投資都有一定的風險,且也並非每個人都能像股神巴菲特一樣,具有相當前瞻性的投資眼光與擁有雄厚的資本進出股市大量獲利。此外,投資亦會因整體經濟受到國際金融大環境的變動而被影響,像最近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問題所導致的全球經重挫,甚至是冰島因此破產就是個血淋淋的證明,即使你∕妳是個再厲害的理財投資高手也難以預料和避免這樣的情況何時可能會再發生。這樣的理財投資或許能在一段期間賺進大筆金錢,但若不能再持續有效的投資又可能會隨時因種種因素而賠錢,又有什麼賺錢的保障呢?要是今天你∕妳沒有辦法以最少的時間創造出最大的利益(持續性的權利收入),那就等於一輩子都只是在「為了生活而工作」和「為了生活而生活」,而沒有任何追逐自己夢想、興趣的本錢和時間罷了。

增加財富的重要觀念:勿凡事都只想到自己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自古流傳以來的至理名言簡潔有力的說明了人性黑暗的一面-自私自利。而在現今這個越趨競爭激烈的時代,我相信這句話用做在從事商業行為上人們的表現,更能顯示的淋漓盡致。不論是拼命考到好學校擁有高學歷進而為了獲得待遇好的工作而努力念書的學生們,還是已踏入職場工作卻認為一個工作所賺的錢不夠而拼命身兼數職的上班族,人人都在為了賺大錢、滿足私慾、讓自己生活無慮為優先而努力打拼著。不過,請想想當你∕妳領到薪水賺到錢時你∕妳是否會只用在自己的生活、娛樂和血拼上?大部分年輕的上班族(或者是說勞動收入群)往往都忽略到自己以外的人的需求,而將賺到的錢只用在滿足自己的物慾享受和各方面的需求。何謂自己以外的人?難道說我賺到的錢還要分給其他人或拿去做公益?當然做公益是件很好的事,但自己以外的人當然是指你∕妳的家人或共組的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另一半,甚至是子女。像是父母,或許已經退休邁入養老期,雖然對於生活水準和物質的需要與花費不多,但至少三餐和退休後享受人生的規劃也是開銷,尤其要是父母的健康狀況不佳就更需要額外金錢上的支助,有些疾病是甚至健保不給付的,就算父母親享有保險、退休養老金等給付或補助,做子女的我們卻還是希望能盡可能孝敬父母、給父母最好的,而這意味著龐大的支出。而像是同時間除了父母需要照顧,又擁有一兩個還在念書尚未能工作賺錢補貼家用的兄弟姐妹,他們的教育、生活、娛樂等費用之支出與照顧責任也將會成為重擔落到你∕妳手中。而且,不論你∕妳是已成家還是未來有成家之打算,也要慎重考慮共組家庭之辛苦,基本上現在幾乎是先生太太都在外工作的時代,不過若是太太是家庭主婦沒有收入來源,那做為先生的你就必須扛起家裡的一切生計總而言之你∕妳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工作和所拿的薪水或許對自己來說已足夠,但對父母呢?兄弟姐妹呢?另一半呢?子女呢?一兩份薪水夠生活嗎?就算是自己創業,收入也是受到經濟和環境影響而很不穩定吧?

有人跟我感嘆過,剛踏入社會開始工作時是自己養自己而已所以沒什麼問題,而當父母退休後自己還沒結婚前是一份薪水養三個人就有點吃力了,結完婚後變成一份薪水養五口(父母、自己、另一半,加上一個小孩,此情況還沒加算年紀小的兄弟姐妹)根本無法負擔,就算兼職也是很吃力。光是養育所需要的錢就這樣吃重,要是再加上房貸(現今房子的價格又持續攀升)、水電費、小孩的教育、補習費等更難以想像。當然,你∕妳可能會想另一半也會幫忙賺錢分擔,但兩個人所賺的錢就夠嗎?這樣的生活不就只是如我上個觀念內容所提到的「為了生活而工作」「為了生活而生活」嗎?我很多朋友、同學都以為賺到目前能夠滿足自己所需要的錢就夠了而完全不會想到以後可能、甚至一定會面臨到的林林總總的問題:是時後準備買房子了(房貸)、是時後準備買台車了(車貸)、是時後準備結婚了(結婚典禮的費用)、父母可能疾病纏身需要長期治療(龐大可能健保不給付的醫療費用)、父母總有一天會退休邁入養老享清福的階段(例如國內外旅行的費用、養老金)、子女要受最好的教育(幼稚園到研究所的學費)、子女需要補習(補習費)、子女會想買很多東西(小的時候可能是玩具、讀物之類的,長大後可能就是雜誌、手機、數位相機、MP33C產品、電腦等)等。請仔細思考一下自己、家裡的環境,特別是負債貸款這部分與家人的身體等狀況,現階段和未來會有多少可能需要的潛在開銷,而現在工作所賺的薪水是否能應付並致富。

就如我在前面幾個觀念裡所提到的,人都容易安逸於現狀、缺乏危機意識、短視近利、不願勇於嘗試等等,縱使每每抱怨工作繁重薪水少也不求改變、不願思索應對之道,唯有總是等到事情發生後才悔不當初。

增加財富的重要觀念:凡事要有最壞的打算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在在都說明了沒有任何人能有辦法預測自己的命運、窺探未來,因此若是能提早就先設想準備而得以極力避免或甚至預防負面事情的發生,縱使真的遇上了也能將對自己乃至對周遭親友們的損害、傷害降至最低,以避免其後果所造成的龐大影響。請試想,你∕妳有辦法先得知事業的不順遂、突發的意外與身體的疾病哪一個什麼時後會先來嗎?縱使你∕妳今天事業或許是一帆風順、成績斐然,能在職場上呼風喚雨,但伴隨著事業的發展,長期下來在工作上努力認真的付出和投入也難保健康方面不會出現問題,所謂積勞成病,在職場上多少都會面臨交際應酬、加班、熬夜處理公務、飲食不正常等狀況,而如果因此而搞壞身體,小病則暫時無法工作大病則拖累家人也拖垮生計;你∕妳今天職場得意且健康無慮,但突如其來的意外卻發生在你∕妳身上,這樣也是讓家人承受不論是照顧或經濟的龐大負擔;又或許你∕妳自己創業或經商擁有羨煞旁人的功成名就和高收入,卻因經濟或任何不可預期的因素而導致負債、破產。一份固定的勞動收入,不論你∕妳是小職員還是經理級它就是這麼多而已,就算是自行創業或經商其收入雖高卻也是起起伏伏沒有保障,都是有工作才有反之則無(再次強調),今天要是真的發生了被公司解僱而不再有收入、被醫生告知罹患癌症或其他疾病而只能被家人照顧、被車撞了而無法再工作等沒有人願意發生的天災人禍,一夕間因無法工作而不再有收入來源又家人必須承擔照顧與養家之責時,你∕妳會怎麼辦?等領保險理賠?等其他投資獲利?等補助?坐以待斃?更何況要是家中還有負債,那又要怎麼辦?很多我們無法預料的狀況或事故都有可能發生在你∕妳我身上,但人們總是抱著僥倖的心態認為「那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或是「發生了再說」這種既不負責任,又不懂得去思索怎樣可以獲得一個有保障又不會間斷的收入來源(也就是持續性的權利收入),沒有去想到任何這類後果可能對自己以外的親友所造成的影響,而只是一昧自私、單純認為「反正錢賺夠就夠了」、「我現在這樣的生活就滿足了」(就像我在上述觀念「勿凡事都只想到自己」裡所提到的)。

任何生意計劃和政策都必須要有最壞的打算或備套措施,以應付各種狀況的發生。而如果今天你∕妳擁有持續性的權利收入,不論因經濟景氣而被公司裁員、健康出現警訊或生命還是發生人為造成的意外,都不需再擔心會給家人帶來工作上因失業而沒有收入來源、健康上因意外或疾病可能要長期照顧你∕妳,導致家人必須辭去工作又因此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單純因為龐大的醫藥費等拖垮家中生計與其他負擔的問題。千金難買早知道,若是能早點想到最壞的情況,找到最能降低影響的解決之道而不只是安逸於現狀,還需要等到發生了才開始擔心、才在想怎麼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