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大事/Breakin' Game Newz

鬥陣賺大錢/Let'z Hustle Free Cash

鬥陣賺大錢/Let'z Hustle Free Cash
填寫問卷,觀看廣告,推薦親友,就可賺錢!!/Do Surveyz, surf Adz, Refer Homiez, And Get Damn Paperz!!

文獻條目/Artikle Headlinez

為人生奮鬥的日子...  Struggle Dayz Fo' Life...

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好朋友」的定義?

雖然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但「朋友」不但大致可區分成好朋友、一般朋友、酒肉朋友等幾種類型外,是否真的就可靠或值得信賴也是個問號。

基於最近只是想要讓每個「好朋友」都能夠經濟健康、身體健康,甚至使大家可以如同在學校讀書時期那樣般一起生活、一起努力打拼如此一個發自內心想法的我,僅是真誠邀約撥空兩小時而已,卻也被部分「好朋友」婉拒後,突然對自己和一部分身旁朋友之間的友誼關係有了深刻的感慨和體悟,讓我開始對「好朋友」真實和真正的核心價值感到疑慮,而致使最近常常不斷地思索、追求一個能夠解答「什麼是」和「怎樣的交情才算是」真正定義所謂「好朋友」的答案。

在我靜下心來仔細思索後發現,「好朋友是什麼」的確是一個相當值得人們深思熟慮並捫心自問的一個問題,因為任何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也未曾認真仔細思考過朋友或好朋友與自己的關係到底是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上、看似正常關係的背後是否有任何意圖不明的動機、是否雙方真的都發自內心的認為彼此是好朋友等,否則又為什麼社會上會常常上演著被好朋友背叛出賣、反目成仇等的戲碼呢?尤其是我相信只要是身處在學校和工作環境裡,不少男性一定經常可以在與女性的聊天當中聽到討論同性友人間的明爭暗鬥這類話題和抱怨,更甭論如果是女性,一定更能體會其中。

我們往往能夠暢所欲言,輕鬆自在的對所謂的「酒肉朋友」、「糟糕或不值得深交的朋友」下注解,卻難以對「好朋友」說出個所以然來。我相信很多人看到一定會認為這有什麼難的,常約聚在一起的兄弟和姐妹掏或是能常聊天也聊得蠻開的人不就是「好朋友」?不過,就上述條件來分析,「酒肉朋友」或甚至是職場認識的工作同事不也就是如此而已嗎?如果概括而論「好朋友」就是就是彼此共同擁有相似或相同的行為認知、個性、語氣、態度、興趣、特質和習性等,或甚至具有良好的默契等共通點,這些的確都沒錯,但若嚴格來講,我覺得這些都也不過只是促進雙方能更進一步了解彼此背景的基本條件而已(比僅是有所認識、知名道姓的朋友較好)。在我深入探究其後這些都僅只是屬於顯性因素(Apparent factors),較以表達、喜好、溝通、行動等外在為主的表現層面部分,人們藉由這類互動去尋找在自己可以接受和容忍的情形下,與符合自己相似或同樣條件的人選相處,這也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而我認為,在將自己與對方的關係以「好朋友」一詞去劃定跟其他朋友間關係有著特定不同之處的界線,因而得以驅使雙方維繫長久良好維持的情誼時,不僅僅是代表著從單純相互認識和對對方有基本上一定程度了解的被動情感(例如在各方面的考量上都只會將對方視為第二人選),而是雙方的各方面不論在情感認知、體會、想法、觀念等隱性因素(Unapparent factors)這類較以感覺、內心、為人等內在為主的抽象層面上,都有更進一步一定程度或默契般相似的共識和認同外,更重要的是彼此會有真誠發自內心「互相幫助,相互信任」誠信至上之根本條件,這也就恰如「友誼」與「情誼」兩個字面上的差異。沒有了這個構成「好朋友」最重要的因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往來也不過就如僅會見面寒暄,卻不會引起雙方有任何共鳴的一般朋友,甚至就像互不相識的陌生人一樣。

此外,近代都市文明的興起導致社會環境快速的變遷,都市化和過度社區化的程度更使得劃地為王的觀念深植人心,讓現代人們之間溝通、接觸的管道與途徑不再活絡而漸簡化、式微、消失,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冷漠無情、自掃門前雪的心態,因而縱使朋友是我們透過某種程度的相處(在學校裡共處或在職場裡共事),或是經由某種媒介(朋友介紹)才得以從原本互不相識的情況下逐步有了了解、建立起可以信任的友誼,但受到整體社會環境治安的敗壞或人與人之間為了生存、利己而爾虞我詐,親人為了保護我們(交友不慎、被朋友騙錢等)都會事事嚴加告誡、設防的影響(像女生就比較容易被雙親過濾交友名單或甚至予以限制部分活動),讓我們似乎從小以來就有一種防禦心理或猜忌心態,對於任何人都會預先貼上標籤、存有先入為主的想法(例如認定對方一定不懷好意或別有企圖)而不易與他人建立以互助誠信為基礎的情誼關係,變成唯有藉由長久不斷的「試探」才能測試對方與自己之間的誠信度與有多重視,通過者我們才會進認定是「好朋友」。

在看過我這篇文章後,你/妳也可以開始深思周遭的友人是否真的算的上是「好朋友」。只是彼此口頭上的一種「敘述」、「客套話」?還是當你/妳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真的願意無私或毫不猶豫的給予經濟上或心理上的援助?即使今天你/妳有意願想幫助這些「好朋友」時,卻被誤會成是想欺騙他/她們?這又算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